为什么我们会误解机器翻译?
很多人问我对最近某豆瓣热门事件怎么看,外校的老师也在问,本校的同学也在问。我觉得此事因“机器翻译”而起,但并没有真正涉及“机器翻译”本身。许多与本次事件相关的讨论已经脱离了翻译本身。所以我对此事的定性是:此事因各方对机器翻译的误解而起,兴于网民对学术权力滥用和行政决策不公的挞伐,终将引发我们对文学翻译、翻译教育、翻译研究和机器翻译关系的再思考。
如果我们把原评论改成:
“错译痕迹严重,糟蹋了Benedett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而非
“机翻痕迹严重,糟蹋了Benedett的作品。还是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是否还会有今天大家看到的争议吗?
如果学生没有道歉,如果没有公开出来的学生教师聊天记录,后续会引发这样的争议吗?
我想是不会的。
但整件事情反映出的人文社科圈子对机器翻译的无知却那么的令人咋舌。
我姑且问几个问题:
· 机器翻译的飞速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驱动力还是阻力?
· 如果译者使用机器翻译能产出更好的译文、能更快速产出译文,那么译者是否可以使用机器翻译?
· 神经机器翻译的原理是什么?
· 今天的翻译专业本硕博课程涉及到的机器翻译相关课程能让学生正确认识2021年的机器翻译吗?
· 手握翻译机独自去海外不同国家旅行、谈判、交易,在不懂对方语言的前提下,你敢完全相信机器翻译的译文吗?
· 机器翻译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译前、译中、译后是否可以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 文学作品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文绉绉的长难拗口句吗?
·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译者能做文学翻译吗?
· 我们今天的翻译专业科班出身的学生就一定能称为译者吗?
· 今天的图书翻译译者是否遵循了专业的、成熟的、完整的翻译项目管理流程来确保译文质量?
· 读者是否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评估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质量,进而评论译作的水平?
· 那些所谓的知名翻译家的公开出版作品是否不会出现严重的翻译错误?
· 人工翻译错误和机器翻译错误有哪些共性和区别?成因又是什么?
· 学翻译难道就只是为了学纯文字之间的转换吗?
· 翻译与本地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 翻译与语言服务之间是什么关系?
无论是机器翻译还是人工翻译,今天看来,人人可以评头论足,人人都是专家,可上面这些问题有多少人能够给其他人尽可能正确完整的解读?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处于人文社科圈的我们会误解机器翻译。
我们有的时候似乎过于关注语言学本身(其实甚至什么是“语言学”都不知道,以为学了几年外语就是“语言学家”),而缺乏对翻译职业、职业翻译、机器翻译、翻译教育、翻译技术、语言服务、翻译项目、本地化与国际化等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
然而,有些人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翻译专业的学生如何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译者?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购买翻译服务的甲方究竟想要获得怎样的翻译服务?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除了文学翻译之外还有怎样的语言服务形式?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全自动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之间的区别?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一个完整的翻译项目管理流程会涉及哪些角色和任务?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笔译和口译的区别?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翻译质量应当如何评估?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语言服务对我们国家的真正价值?
· 有多少人会真正关注机器翻译对我们国家的真正价值?
......
过一段时间与人工翻译、机器翻译相关的误解还会再次冒出,这依然会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流量盛宴。
但我们从事翻译教育的人应当冷静,我们要告诉学生们:要冷静下来,要学好翻译、要拥抱技术。
见刘和平教授为我的书所作序言的最后两段:
“
翻译职业发展到今天,面对翻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挑战,唱衰翻译职业是对人类认知等特征表现出的无知,无动于衷则是面对挑战表现出的不负责任。翻译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并提升人的各种素养和能力,人文素养是基础,技术和工具使用素养是一种理性选择,必不可少。
拥抱技术,才能拥有未来。
”